关闭

举报

  • 提交
    首页 > 身边的事 > 正文
    购物车
    0

    大连草根自掏腰包拍摄微电影

    信息发布者:Shanhaifengcun
    2017-03-23 10:45:42    来源:大连晚报   转载

    大连草根自掏腰包拍摄微电影

        3月21日,大连理工大学,林荫道上,巴扬琴声里,熟悉的旋律响起——

      “田野小河边,红莓花儿开,有一位少年真使我心爱,可是我不能对他表白,满怀的心腹话儿没法讲出来!”唱歌表演的是我市一群民间草根,他们自掏腰包,正在拍摄一部微电影,片名就叫《红莓花儿开》。

      73年前一张素描藏着怎样的故事

      “微电影的拍摄创意要从一张彩铅素描人物画像说起……”昨日,我市红色收藏家谢廖沙告诉记者,十年前,他在俄罗斯的布拉格维申斯克收藏到这张彩铅人物素描,同时还有一张缺了一个角的黑白照片。看得出,画中人正是照片上的人。素描的背后有文字,翻译过来的意思是:“可爱的小柳巴,请看副本,别忘了我,等着原本。格力沙,1944年5月8日。”照片背面写着:“亲爱的小柳巴,等着我。1941-1945,祖国胜利了,我还活着。等着我。”

      照片中的年轻人应该叫格力沙,他在上前线时,与妻子或者恋人柳巴告别时,送给了她这张素描,原照揣在自己的身上。他们约好了,战后重逢时,凭素描画像与照片相认……格力沙有没有坚持到战争结束?有没有见到思念的柳巴?他们结婚没有?

      一切都无从得知……

      为留下历史资料抢救性拍摄

      十年过去了,谢廖沙念念不忘画中人。算起来,格力沙如果活着,至少95岁了。谢廖沙几乎每年都去俄罗斯收集二战纪念物,每次去都会发现,曾经接触过的前苏联老红军又有人走了,存世者越来越少。他有一种紧迫感,如果再不做点什么,几年之后,亲身经历过那场战争的人只怕再也寻不到了。

      于是,他萌生了以格力沙为主角拍摄一部微电影,抢救尚存世的历史资料的想法,这个想法得到了多位有着苏俄情结的朋友、同道、同乡的支持。于是,一个纯民间、纯自费的团队组建起来了。他们写脚本、分工、找演员、找地点,确定了长达半年的拍摄、寻访和制作计划。

      团队共计45个人,平均年龄超过55岁,年纪最大的已经80多了,最小的也过40了。这其中,有中俄混血特型演员张维喜,他参加过《家有九凤》《我的娜塔莎》《闯关东前传》等30多部影视作品的拍摄;有唱着苏联歌曲长大的理工大学男中音歌唱家赵岩;有前新疆歌舞剧院演员、擅长俄罗斯巴扬琴演奏的于忠明;有大连蓝光(俄语)艺术团的李美玲、傅黛娟、毕英发等团员们。来自高新区中心幼儿园的3岁的方烁睛小朋友虽是首次“触电”,表演很有灵性。理工大学新闻与传播学系的陈志强老师担任摄像,电信部的郭学满老师负责摄影。谢廖沙本人则任编剧、导演、场记、制片人……

      微电影将献礼抗战胜利72周年

      一周前,微电影正式开拍,首个场景选在旅顺的苏军烈士陵园。张维喜扮演的老年格力沙念念不忘曾经战斗过的中国大连,他来到旅顺,寻找牺牲在这里的战友的墓地;第二个场景是在大连理工大学拍摄的,格力沙与孙女卡佳漫步小路,回忆起与柳巴告别的情景,一曲经典的《红莓花儿开》,重现了少男少女忐忑慌张的心;第三个场景拍摄于大连湾辽渔集团,那里有两门前苏联红军留下的参与解放大连的大炮,赵岩演唱《喀秋莎》。

      微电影中的绝大多数道具,包括军服、军帽、斗篷、勋章等等,都是真实珍贵的历史实物,是谢廖沙的藏品,这也创造了微电影的一个纪录。

      除了国内取影,摄制组计划在今年七月末从大连乘坐火车,自满洲里出境,换乘国际列车,奔赴贝加尔湖、伊尔库兹克市,经克拉斯诺亚尔斯克、新西伯利亚、鄂木斯克、叶卡捷琳堡、彼尔姆,到下诺夫哥罗德、莫斯科,再前往圣彼得堡,之后返回祖国。全程预计28天时间,行程超过7000公里。过程中,他们要寻访在世的前苏联老红军,抢救性地拍摄和记录;要继续格力沙的故事,回溯他的一生;要捕捉金色的白桦林、开满花朵的山坡、城堡的尖屋顶、大地上奔驰的火车……

      之后,微电影将进入后期剪辑制作阶段,直至形成一部45分钟的影片。今年9月3日,这部片子要和全程摄影作品、全程油画作品以及谢廖沙的藏品一起,作为“中俄大学生文化艺术节”的一部分,献礼抗日战争胜利72周年……


    打赏捐赠
    0
    !我要举报这篇文章
    声明 本文由村网通注册会员上传并发布,村网通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。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,不代表村网通立场。本文如涉及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,我们将在24小时内予以删除!